第146章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种协会给了他灵感。

    放

    弃掉朝堂上的学说纷争,转向与专心研究机械、物理、化学等等,为天下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这同样也是一条路。

    而且科学这条路,甚至可能还比政治要来得更为重要。君不见,后世之人对于科学家的重视似乎超过了其他,名垂青史。

    只要这些学说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墨家就不会亡。或许到时候,兼爱非攻的理想自然而然的就能传播开。

    至于他身为巨子,可能会因此而失去的很多权力,他并不放在心上。比起墨家的存亡,这些算得上什么呢?巨子隐隐下定了决心。汉朝。

    刘彻注意的是那些可以留下影像的相机与摄像机。

    “此物甚好!”他夸奖道,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又离开了长安的张骞,“若是张骞能有此物就好了。#34;

    这样他就能看到现在的西域到底长什么样子。或许,还能看到卫青和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场面。

    猪猪羡慕,猪猪垂涎。

    ……

    【墨家之后,当然也有很多新的认识,零零散散的遍布在力学、光学、热学、磁力学等等上面。】

    【但遗憾的是,除了沈括的《梦溪笔谈》、赵友钦的《革象新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少许书籍之外,很少有专门讲这方面的著作。】

    【沈括、宋应星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赵友钦其实也值得提一提。】

    【他是个奇人,在宋末的时候就提出了“地体”也就是地球的这个概念,对天文和数学也颇有研究。但最突出的还是他的物理学贡献。】

    【他做过世界上最早的、规模最大、记录最详的光学实验。】

    赵友钦醉心于墨子的光学学说中。

    他对自己的学生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如果这个孔够小,那不管它是不是圆的,得到的成像却都是圆形。而且当它与墙面的距离变近,成像就会越小,也会越亮。#34;

    学生道:#34;发现了,只是不知其中的道理。#34;赵友钦兴致勃勃:“我准备来实验一下。”为了这个实验,他甚至造了一间屋子!

    他还在屋子里挖了不同深度的井,制造了不同大小的孔,然后放上几千根蜡烛,不停的观察距离、光线与成像之间的规律。

    【赵友钦的研究使得他对小

    孔成像以及光的研究比墨子时期又要精进极多。】当赵友钦获得了巨量的数据后,他对学生道:“所以,照度其实是随光源强度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像距的增大而减小。”

    “有意思,有意思!”

    【赵友钦得出的这个照度定律内容,直到400多年后才由德国科学家莱托博再次提出。而且他能够从客观实验出发来探索物理学,这样的观念又比伽利略要早了两百多年!】

    【只是,可惜啊!他的很多作品都因为战乱或其他原因没有传下来,只有《革象新书》一本流传于世。】

    【并且,赵友钦的学术研究虽然堪称领先世界,却形单影只,没办法形成规模和系统性的讨论,自然就很难更加深入的发展下去。】

    【这一点,之前讲过很多,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

    宋末元初。

    赵友钦正带着家人躲在龙游县一带,陆丞相带着官家在崖山跳海之后,消息传来,赵友钦悲痛之余甚至想要跟随着宋室一同而去。

    他觉得自己身为男儿,身上还有着赵家皇室的血脉,竟不能匡扶社稷,实在是没有颜面再继续活下去。

    因此开始绝食。

    仙画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34;父亲,这说的是你吗?#34;他的儿子惊喜之极,#34;您和我说过,地体就是圆的。#34;

    赵友钦惊愕的点点头,喃喃道:#34;这说的应该就是我……#34;

    他完全没想到,自己一个不出仕,只是爱好折腾一些无用之物的闲散之人,居然也能青史留名,而且得到了后世那么高的评价。

    妻子含泪道:“夫君既然在上一世都能好好活着,为何这一世不能?”她将仙画中的赵友钦看成是上一世的赵友钦。赵友钦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儿子,原本悲痛的心生出一丝丝希望来。

    或许,自己的存在并不是全然没有价值。

    赵友钦挣扎着坐起来,握紧了妻子和儿子的手:“放心,我会好好活下去,先给我盛一碗白粥来。#34;

    他看向窗外的鸡鸣山:“我们不如就在此地落脚,好好的生活。”

    他要重新捡起来关于天文、算术和物理的知识,或许这次,能让它们更好

    的传承下去。在更早的北宋时空。

    沈括嘀咕道:#34;实验,他们很重视实验。#34;

    他感觉后世对于赵友钦做实验这件事的重视与赞誉甚至要超过了赵友钦从实验中得出来的道理。

    他的妻子横他一眼:“你做的那些不也是实验?不过,以后不准把这些东西再带回家里,去外面做去!搞那么水壶来烧,也不知道是干什么?#34;

    沈括连忙赔罪:“夫人切勿动怒,那些水壶可是有大用的。”

    【来看看西方。】

    【在西方,物理学一开始也只是属于自然哲学当中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当然要提。】

    【他生活在墨子之后的大概七八十年左右,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物理学主要思想来源于他对自然现象的一些观察和总结。在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没有出现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说统治了西方将近两千年。】

    身穿古希腊式长袍,留着大胡子的亚里士多德正在自己创办的学校里对着学生们上课。

    #34;凡是运动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个推动者称之为‘力’。”

    #34;它们必须与推动者直接接触,才能产生运动。所以,真空必然是不存在的,空间里要存在着各种物质,才能通过直接接触来产生‘力’。#34;

    #34;自然界厌恶真空。#34;“物体越重,下落速度也就越快。”

    【虽然这些学说后来被证明有很大的谬误,但是作为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提出这些观点的人,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毋庸置疑。】

    【打破他的这些谬误的,正是物理学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个人。】

    【伽利略!】

    唐朝。

    记性一向非常好的李世民忽然道:“伽利略………这名字略为耳熟。”好像仙画中有提过。

    他身边服侍的笔吏立刻翻看之前的记录:“陛下,这位伽利略在之前讲显微镜的时候曾经出现过,提出过自由落体定律,还做出了显微镜。#34;

    李世民来了兴趣:“看来还真是个大人物。”

    民间。

    大部

    分百姓们都不太能理解“力”这个概念。但是,他们能理解另外的一个观点。

    有人笃定的道:“那当然是重的东西先落地,轻的东西后落地了。”#34;不错,这肯定不能一样。#34;

    【我们刚刚在讲赵友钦的实验时,就拿伽利略作为时间早晚的对比。因为,伽利略被认为是将实验引入到现代科学中的第一人。】

    伽利略出现在仙画中。

    他合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目光坚定的说道:

    “真理并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

    【他提倡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不能单纯依靠圣经和哲学中的假设,认为只有实验才是知识来源的唯一途径。】

    【他的这种观点,对于现代科学的意义甚至要远远大于他的具体发现。】

    【客观的、实践得出来的规律,才是真理。如今,这已经成为了科学界的共识。】【而伽利略对于亚里士多德学说中一些谬误的反驳,也是用实验来证明的。】

    著名的比萨塔上。

    伽利略和他的弟子维维安尼站在塔的顶端,对着下方围观的人群道;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就会更快。我们今天,将证明他的这一学说是错误的。#34;

    伽利略的手上拿着两个铁球,展示给人们看。

    #34;这两个铁球,一个更重,一个更轻,但如果我在同一时间松开手,它们将会同时落地。#34;下面的人发出了一阵阵的嘘声。

    “我们不信。”

    #34;怎么可能会同时落地?#34;

    #34;你居然敢质疑伟大的亚里士多德!#34;

    在质疑声中,伽利略松开了自己的手,两个重量不一的铁球以极快的速度向下砸去。“砰”的一声响,这两个球同时落地了。

    现场像被按下了静止键,鸦雀无声。

章节目录